科普动态
风蚀敦煌
沙漠探险
雷电互动
沙尘暴
泥石流
内陆河
穿越青藏
漫游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 冻土工程博览
极限火车
慕士塔格
沙漠探险
沙漠植物 沙漠动物 生存课堂 形成演变课堂 沙漠实验基地
泥石流互动体验
泥石流学堂 冰川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次生灾害 泥石流灾害应急体验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内陆河
内陆河分布 冰雪冻土带 草地森林带 绿洲带 荒漠沙漠带
风蚀中演进的敦煌
月牙泉局地环流 莫高窟风沙防护体系 黑戈壁中的魔鬼城 野外风洞风沙模拟实验室 沙尘暴地面观测 鸣沙机理解密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简介 普氏原羚现状和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 普氏原羚栖息地概况 普氏原羚繁殖状况 普氏原羚活动区域致危因素 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青藏高原
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高原上的世界之最 高原生物多样化 多样的自然景观 高原城市交通与旅游 高原的环境保护 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 高原的工程建设
冰雪
雪花 吹雪 积雪 雪崩 冰雪之恋 冰川 冰川的诱惑 中国最美的冰川 冰川和冰川学的基本知识 冰川学的成长 野外考察 冰雪视频
冻土
冻土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冰缘 由世界看我国的冻土 决定我国冻土形成的因素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冻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冻土类型及分布 多年冻土地区的融区及地下水 多年冻土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冻土区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图片分类
沙漠
沙漠与人 走进沙漠 沙漠与动物 沙漠与植物 沙漠奇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中国最美的六大沙漠 世界十大迷人沙漠 沙漠视频
雷电
图片视频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雷暴 闪电现象 激光引雷 人工引雷的过程 防雷 雷电的分类 雷暴及其起电 人工引雷的应用 负地闪放电过程 闪电始发条件与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的特征 雷霆防雷网专区
南北极
南极 北极 无人区的动物 南极之光 到欧洲最高峰考察 三登珠穆朗玛峰 走进北极圈 希夏邦马峰初探 天山情怀 青藏高原的诱惑 安第斯山纪行
中国白
中国积雪的分布特点 雪的基本特性 积雪的功能特性及其影响 诗意般的积雪景观 冰川及其景观 中国典型冰川景观欣赏 中国冰川之最 中国冰川景观欣赏 冰雪灾的特点及其减灾防灾?
生态
生态风险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生态气候 生态修复
大气
大气 大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的科学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大气视频资料
水资源
水资源 地球生命之液 地球与水资源 探索地球水的奥秘 地下水资源 水忧患 人类生存与水资源危机 生命的资源水
自然灾害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上穷碧落下黄泉 稳定并非就是一切 心系长江,魂归黄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百家论坛
防灾减灾
沙米
沙米 沙米形态特征 沙米生活习性 沙米的地理分布 沙米的价值
互动交流
科学问答 科普共建 精彩视频

雷害的分类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9-06-11   作者:   资料来源:

      研究雷电和开发人工引雷技术除了可深化对雷电过程及相关现象的认识外。上述方面的知识与技术积累必然地会应用于防雷及可能的人工影响。
      本章简述防雷的基本原理及原则,并运用现有的对雷电过程的认识,对某些“新型”建筑物的防雷系统作一些分析。人工引雷则可以作为鉴别防雷系统有效性的一种重要实验手段。事实上,国外已进行过模拟雷击汽车、模型人、不同避雷针、消雷器、模型导弹甚至真实导弹的试验(见彩图插页图9-1a,b)。国内,也已对半导体消雷器进行了人工引雷试验(见彩图插页图9-2a,b,c)。有关现行防雷技术,可参阅有关专著(如:潘忠林,1997;苏邦礼等,1996)及有关国际和中国国家标准(如:有关建筑物防雷的国际电了委员会的标准IEC1024;美国标准NEPA780及中国标准GB50057-94),本章将不作详述。
 
雷害的分类
 
      对于雷击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有多种方式分类。在这里我们不涉及它在高空可能产生的破坏,并将只考虑落地雷的破坏。我们也不按雷害本身的物理性质来分类,而按比较常见的分类法,即直接(击)雷害与间接雷害其实它们都是落地雷造成的。一个落地雷可同时产生直接和间接雷害这种分类的优点是,一般讲,它们的防护技术不一样,前者一般在室外,而后者一般与电气系统相关联并且在室内。常有用感应雷(害)这一术语含糊地或部分地代替间接雷害。实际上,感应一词,按一般已有约定的定义,主要是指电与磁场在导体上的作用,涉及电荷与电流(即电荷的速度),是间接作用的一种并不是全部。为避免混淆,本书不用感应雷也不用感应雷害。还要再次说明,世上并无感应雷,有的是云闪和地闪,而一般说来,除了对长传输线外,云闪引起的雷害较少。
  
      直接(击)雷害
  
      所谓直接(击)雷害指的是在雷击点处直接由落地雷引起的雷害。在该点以外空间的雷害就是该落地雷造成的间接雷害,需注意,是落地雷本身产生直接、间接两种雷害,而非两种雷各自产生一种雷害。这种直接由落地雷主放电通道接触而产生的破坏,可导致人员作废、物体燃烧、爆炸、腐蚀、变形和其他因强电流磁力(电动力)、高气压冲击波引起的结构性破坏。这类破坏一般留下十分明显的痕迹。它所涉及的能量为雷放电的电能直接转换而来,能量密度较高。要避免这类破坏只有使受击物体能抗拒一定的电流加热及受力效应等,来达到安全而无损地消耗及泄放雷电能量。如有可能,希望它也能够有力量减弱除直接雷害以外的存在于一定范围内的间接雷害。但是,直接雷害的防御至今仅能解决直接雷害本身。本章后面的分析将说明,现今的种种有关努力在一这点上并无真正的突破。
      250年前,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其原理和技术如今仍被广泛应用,以防直接雷害。
      间接雷害
 
      一次对地雷击,由于是脉冲放电,占有很宽频带(见第四章)的强脉冲电流通过主通道。同时,这个强电流脉冲还必须会产生其他一些电磁效应,除了前面提到过的静电、磁感应效应外,还有传导效应(如入地电流引起的电位差产生的电流)以及因电荷的加速度造成的电磁辐射。这些效应可远离放电通道。在第四章中我们已经知道静电场随源区距离的3次方反比衰减,电流的电磁场(一般称为感应场)则随距离平方反比衰减,而辐射场只随距离反比衰减。在远处,辐射场将起主导作用。产生这种电磁脉冲场辐射(有称闪电电磁脉冲LEMP)的落地雷,它会产生传导型电流、感应电压及放电、感应电流等等。这些电磁现象作用在电气系统上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破坏或搅乱正常工作。由于有可能产生火花,可在易烯易爆环境中引发灾难。而且,往往所涉及的电系统本身因其受破坏还会引起强大得多的能量的介入(如电源短路),导致更大的灾害。这就是间接雷害。虽然它从上述过程吸入的雷电能量远小于直接雷害,但它可以波及雷电源区外几公里甚至更远,所以,间接雷害有时会造成远大于直接雷害的损失。
      第一章中列举的几个雷害个例中,仓库着火、飞机被击是直接雷害,而国家气象中心、上海奥林匹克俱乐部的雷害就难以说是直接雷害了,虽然雷击点也许离雷害处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