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0-22日,我国南方地区百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了包括贵州、湖南、安徽在内的全国多个省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因灾直接经损失1516.5亿元。这场雪灾以其空前的受灾区域、范围和灾情损失程度,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已演变成为巨灾。关键时刻,各级党政部门、武警官兵、解放军战士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起抗灾,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走出困境。这次抗击雪灾的经验和教训主要如下:
1.宝贵经验
(1)执政能力是战胜灾害的核心保证。面对严重复杂的灾情,政府及时组成了抗灾指挥中心,坚决杜绝了地方、部门利益羁绊,有效整合了抗灾救灾资源,及时抓住了保人民生命安全、保运输、保电力的主要矛盾,有效防止了灾情的蔓延扩大。
(2)团结一致是战胜灾害的最大力量。在这场灾害中,几乎没有哪个部门在面对任务或遭遇困难时会讨价还价,参与抗灾救灾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也充分发挥军队的作战能力和资源优势,给灾区以最大的帮助。
(3)以人为本、心系群众是灾区稳定、减少损失的关键。面对灾害造成的严峻态势,各级领导首先确保的是人民群众不会因灾被冻死、饿死、病死,即使是偏僻的山村,政府也会把粮食等基本生活物资及时送到。有些地段车辆被困、无法行驶,政府也会派医护人员及时抢救被困群众。
2.重要教训
大雪来临时,气象部门发出了红色警报,国家成立了救灾中心;财政部、农业部向灾情较重的省份紧急下拨了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工作;南方一些省份实施了国家二级紧急预案;各部门在抢险救灾中也都全力配合。但是客观评价,在应对灾害事件时,仍存在很多问题:
(1)缺少完善的重大灾害应急预案。由于对“复合型灾难”缺乏必要的应急预案,各部门的反应都比较仓促,考虑不够充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和行业之间还缺乏有效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2)缺乏科学的防灾救灾意识、知识和技能。在特大灾害来临时,从政府官员到广大民众都没有意识到灾害已经降临,更没有充分认识到灾害的严重性,由此丧失了宝贵的防灾救灾时间;在灾害发生后,灾区民众不知道如何自救和互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灾害的危害性;在救灾过程中,一些救灾措施缺乏科学性,有些救灾措施又不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这凸显了从政府官员到广大民众对防灾救灾知识和技能严重缺乏的问题。
民众既是灾害的直接受害者,又是防灾救灾的主要力量,没有他们支持和参与,缺乏对防灾救灾知识的掌握,要想做好防灾救灾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必须重视科学的防灾救灾知识宣传,其载体可充分利用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类媒体,包括海报、日历、网络、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等等。
(3)城市防灾救灾的基础设施建薄弱。当外部供电中断后,由于政府机关、电视台、通讯机站等要害部门都没有自己的应急电源,因此造成通讯瘫痪,灾情不明,指挥失灵;同时,停电和水管冻裂会造成城市断水,而城市又无自备水井,致使广大群众只能依靠超市的瓶装水度日,使受灾地区陷入水荒。由此可见,加强城市防灾救灾的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防御自然灾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雪灾对基础设施、牧区、山区经济等带来的严重危害可能通过有效的防治和预防而得到减缓,应该充分尊重科学,加强雪灾研究工作,对雪灾造成巨大灾害的过程进行科学监测、预测和研究,科学地评估灾害后果并制订科学的防御和应变预案,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和制定建筑标准等都是防御特大自然灾害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科学技术合作上,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科技成果。
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大雪灾害,常常导致人、畜与外界隔绝,因为寒冷、饥饿而遭受灾害。所以要做好预防和应急的措施,一旦预测者识别出恶劣的冬季气候,气象部门就开始发布警报。预测者尽早发布警报,让人们尽可能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警报本身是分等级的,明确而且具体。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