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风蚀敦煌
沙漠探险
雷电互动
沙尘暴
泥石流
内陆河
穿越青藏
漫游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 冻土工程博览
极限火车
慕士塔格
沙漠探险
沙漠植物 沙漠动物 生存课堂 形成演变课堂 沙漠实验基地
泥石流互动体验
泥石流学堂 冰川泥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次生灾害 泥石流灾害应急体验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内陆河
内陆河分布 冰雪冻土带 草地森林带 绿洲带 荒漠沙漠带
风蚀中演进的敦煌
月牙泉局地环流 莫高窟风沙防护体系 黑戈壁中的魔鬼城 野外风洞风沙模拟实验室 沙尘暴地面观测 鸣沙机理解密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简介 普氏原羚现状和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 普氏原羚栖息地概况 普氏原羚繁殖状况 普氏原羚活动区域致危因素 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青藏高原
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高原上的世界之最 高原生物多样化 多样的自然景观 高原城市交通与旅游 高原的环境保护 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 高原的工程建设
冰雪
雪花 吹雪 积雪 雪崩 冰雪之恋 冰川 冰川的诱惑 中国最美的冰川 冰川和冰川学的基本知识 冰川学的成长 野外考察 冰雪视频
冻土
冻土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冰缘 由世界看我国的冻土 决定我国冻土形成的因素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冻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冻土类型及分布 多年冻土地区的融区及地下水 多年冻土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冻土区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图片分类
沙漠
沙漠与人 走进沙漠 沙漠与动物 沙漠与植物 沙漠奇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中国最美的六大沙漠 世界十大迷人沙漠 沙漠视频
雷电
图片视频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雷暴 闪电现象 激光引雷 人工引雷的过程 防雷 雷电的分类 雷暴及其起电 人工引雷的应用 负地闪放电过程 闪电始发条件与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的特征 雷霆防雷网专区
南北极
南极 北极 无人区的动物 南极之光 到欧洲最高峰考察 三登珠穆朗玛峰 走进北极圈 希夏邦马峰初探 天山情怀 青藏高原的诱惑 安第斯山纪行
中国白
中国积雪的分布特点 雪的基本特性 积雪的功能特性及其影响 诗意般的积雪景观 冰川及其景观 中国典型冰川景观欣赏 中国冰川之最 中国冰川景观欣赏 冰雪灾的特点及其减灾防灾?
生态
生态风险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生态气候 生态修复
大气
大气 大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的科学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大气视频资料
水资源
水资源 地球生命之液 地球与水资源 探索地球水的奥秘 地下水资源 水忧患 人类生存与水资源危机 生命的资源水
自然灾害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上穷碧落下黄泉 稳定并非就是一切 心系长江,魂归黄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百家论坛
防灾减灾
沙米
沙米 沙米形态特征 沙米生活习性 沙米的地理分布 沙米的价值
互动交流
科学问答 科普共建 精彩视频

普氏原羚的食性研究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9-06-11   作者:   资料来源:

      食物是动物生存和繁殖所需营养的来源.食物关系是物种间的基本联系,对于动物食性的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行为生态学上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动物的食性及其取食量受动物、环境和植物等因素的影响。1999 年李迪强等 曾就人类活动对普氏原羚的影响做了研究,2002年刘丙万等 研究了植物因素等对普氏原羚食性的影响等。食性研究可为野生动物的生境评价、迁地保护和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普氏原羚(Procapra prezwalskii)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000 年被列为IUCN红皮书(IUCN/SSC,2000)的极危级物种;1999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目前,普氏原羚仅存300余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 ,列入了国家林业局 2000?2050 年中国15大濒危动物保护工程.为了人工饲养和更好地进行野外保护,笔者于2004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对人工饲养的普氏原羚的食物选择性与取食量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动物来源
      试验地点: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介于东经97°53′~101°13′,北纬36°28′~38°25′之间,湖面海拔3 193 m ,地处海北州的海晏县、刚察县和海西州天峻县两州三县交界处.该地区有星星草(Puccinella tenuiflora)、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猪毛菜(Salsola collina)野滨藜(Atriplex fera)等不同的植被,沙丘是普氏原羚的重要栖息地。星星草、西伯利亚蓼、猪毛菜、披针叶黄华、野滨藜等是普氏原羚分布区的优势植物。 试验动物为人工饲养的2只雄性普氏原羚,体重分别为27.9,14.7 kg,健康.将2只受试普氏原羚分别单独圈养于 6 m×4 m×3.5 m的笼舍内。

 

     1.2  方  法

      2004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笔者根据跟踪、观察野生普氏原羚的野外觅食情况,人工采集同种植物,每天饲喂2只受试普氏原羚.试验时间选在8 月,代表植物生长期.其中 3 d 为预饲期,10 d为正式饲喂期。研究期间每天7:00将当天从鸟岛采回的新鲜植物喂以受试普氏原羚,每天饲喂 6-7种,自然采食和饮水。喂前将植物按种分别称重,保证每种植物均有剩余,同时做等量失水对照,每24 h 为 1 个周期。 对于受试植物的选取,笔者根据李迪强等,刘丙万和蒋志刚等的研究资料 ,再结合鸟岛当地的植被情况以及普氏原羚饲养员的介绍,选择普氏原羚经常出没和采食的地方采集相应的植物,做到草地植被中出现的植物种类与受试普氏原羚所采食的植物种类在数量上大体相当。测试期内,观察普氏原羚的采食顺序、采食时间、采食频数、取食部位等.测试完后,对剩余植物进行称重.整个试验期内,不添加任何饲料以及饲料添加剂。
      食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单独饲养测定法。每日定时投放新食,用双杰 JJ 电子天平(2 kg,±0.1 g)称取前次食物残渣,并设等量对照,日食量为Y=AB/(1/E)。其中,A为当日投食量,B为残渣量,E为失水率。日食指数为平均日食量(Y )除以普氏原羚的体重。
      食性的测定:每天同时投放6-7种植物,利用选择性指数(SI)来确定普氏原羚喜食或不喜食某种食物。选择性指数(SI)采用植物质量比值法测定,以某种植物的相对采食量(RI)与相对生物量(RB)之比计算,即:SI=RI/RB.其中,RI为某种植物在食物中占的质量百分数;RB为某种植物在植物群落中占的质量百分数。依据选择性指数的大小,可划分为4个选择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食物组成与取食量
      表2结果表明,受试普氏原羚的食物主要由豆科、菊科、蔷薇科、禾本科、莎草科和毛茛科植物组成。从取食量来看,在植物出现频次相等的情况下,普氏原羚采食顺序从大到小为苣荬菜、西伯利亚滨藜、青海棱子芹、中亚紫菀木、西伯利亚蓼、蕨麻、贫花鹅观草、野滨藜、弯齿风毛菊、苔草、苜蓿、碱韭、针茅、二裂尾陵菜、垂穗披碱草、披针叶黄华、星星草、芨芨草、猪毛菜和冷蒿。采食量最大的是苣荬菜,(1.93±0.10) kg,而对芨芨草(0.39±0.08) kg ,猪毛菜 (0.34±0.13) kg ,冷蒿(0.13±0.04) kg几乎不采食(因为植物存在失水现象,) 采食量很少,可忽略不计。
      从受试普氏原羚的日平均取食量(图1)来看,第1-3 d(预试期)波动较大,后面10 d基本平稳,日取食量保持在2.5-3.5 kg,平均日取食量为(3.13±0.17)kg,平均日食指数为0.18±0.04.第1-3天(预试期)波动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受试普氏原羚由放养转为圈养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当适应圈养环境后,食欲逐渐稳定下来。


      2.2  食物选择

      从选择性指数来看,受试普氏原羚嗜食苜蓿、青海棱子芹、苣荬菜、西伯利亚滨藜、蕨麻等植物(SI-1.5);喜食野滨藜、二裂委陵菜等植物(1.0-SI≤1.5);可食披针叶黄华、猪毛菜、弯齿风毛菊碱韭、中亚紫菀木、针茅、苔草、星星草等植物(0.5?SI≤1.0);厌食西伯利亚蓼、冷蒿、贫花鹅观草垂穗披碱草、芨芨草(0?SI≤0.5)(表 2)。 试验还表明:普氏原羚对于某种植物的取食量与选择性指数之间基本呈正相关的关系.选择性指数越大,普氏原羚对这种植物的采食量越大.例如青海棱子芹(取食量:(1.30±0.35) kg;SI:2.95)、西伯利亚滨藜(取食量:(1.31±0.22) kg;SI:1.6).相反,选择性指数越小,普氏原羚对这种植物的采食量就越小.例如,芨芨草(取食量:(0.39±0.08) kg;SI:0.14)、冷蒿(取食量:(0.13±0.04) kg;SI:0.30).但也有某些植物例外,普氏原羚对这些植物的选择性指数顺序不同于它们的相对采食量。例如,相对采食量并非最高的植物苜蓿,取食量为(0.90±0.12) kg,其选择性指数最高(SI为4.2);相对采食量较多的植物西伯利亚蓼,取食量为(1.09±0.26) kg,其选择性(SI 0.36)指数并不高 :原因可能是普氏原羚对某种植物的相对采食量不仅受该种植物适口性的影响,同时还受其在草地群落中分布数量的影响。


普氏原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