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作为世界主要农业区之一,其缺水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由于冬季寒冷而漫长,雪是水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雪在冬季起 到天然水库的作用,在冬季储存水分,在春季释放水分,缓解缺水状况。此外,雪可以通过影响土壤湿度来影响农业。然而,到目前为止,对该地区降雪作用的研究有限。最近的量化评估 1982 年至 2011 年雪对整个地区径流和土壤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积雪对年径流量的贡献为 11%,而 4 月和 5 月(主要农作物种植月份)的贡献为 66% 和 33%。如果没有降雪,该地区 3、4、5 月份的土壤湿度至少会下降 20%,而农业主产区遭受的影响比其他地区更严重。因此,雪是该地区重要的水资源来源,在水资源管 理中值得关注。雪的表现就像一个重要的水库:在几个月之间重新分配水资源。这为了解 雪在整个地区的重要性提供了独特的见解。研究结果提高了人们对雪在水资源管理中的 重要性的认识,表明了雪在该地区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值得重视。
东北地区总面积约 122 万平方公里,是重要的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业生产地区。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 泛关注。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雪在冬季起到天然水库的作用,在冬季储存水分,在春季释放水分,缓解缺水状况。此外,降雪还可以通过影响土壤湿度来影响农业。 因此,了解东北地区雪的作用对于支持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在有积雪地区,春季雪对缓解缺水起到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雪融水, 它表示的是水从储存中释放出来的情况,而不是指示目前以固体形式储存了多少水以供将来使用。蓄雪量越大,自然水库改善后期缺水的能力就越大。
在“无雪场景”中,地表土壤普遍变干,尤其是在平原地区。因此,当没有雪的时候,平原地区(主要的农田地区)比其他地区遭受的损失更大。没有雪的时候,地表土壤 通常会变干。3、4、5 月份土壤湿度分别下降 20.1%、23.5%和 22.4%,由于土壤水分是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土壤水分的减少可能导致干旱和灌溉需求的增加。这一结果表 明,降雪可以改善该地区的缺水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的大雪覆盖在冬小麦的田野,厚厚的积雪可以保护小麦安全越冬 并保持土壤墒情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玉米和水稻种植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钙土种植区, 其水资源问题备受关注。由于冬季寒冷而漫长,雪在该地区的水资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整个东北地区,雪对径流的贡献很大。平均每年,它占总径流量的 11.3%。4、 5 月融雪径流量分别为该段径流量的 65.5%和 33.1%。第二,雪在保持土壤湿度方面起 着重要的作用。3、4、5 月无雪时,土壤水分下降至少 20.1%。不下雪时,东北平原(主 要农田地区)比周边地区遭受的灾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