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风蚀敦煌
沙漠探险
雷电互动
沙尘暴
泥石流
内陆河
穿越青藏
漫游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 冻土工程博览
极限火车
慕士塔格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简介 普氏原羚现状和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 普氏原羚栖息地概况 普氏原羚繁殖状况 普氏原羚活动区域致危因素 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青藏高原
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高原上的世界之最 高原生物多样化 多样的自然景观 高原城市交通与旅游 高原的环境保护 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 高原的工程建设
冰雪
雪花 吹雪 积雪 雪崩 冰雪之恋 冰川 冰川的诱惑 中国最美的冰川 冰川和冰川学的基本知识 冰川学的成长 野外考察 冰雪视频
冻土
冻土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冰缘 由世界看我国的冻土 决定我国冻土形成的因素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冻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冻土类型及分布 多年冻土地区的融区及地下水 多年冻土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冻土区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图片分类
沙漠
沙漠与人 走进沙漠 沙漠与动物 沙漠与植物 沙漠奇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中国最美的六大沙漠 世界十大迷人沙漠 沙漠视频
雷电
图片视频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雷暴 闪电现象 激光引雷 人工引雷的过程 防雷 雷电的分类 雷暴及其起电 人工引雷的应用 负地闪放电过程 闪电始发条件与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的特征 雷霆防雷网专区
南北极
南极 北极 无人区的动物 南极之光 到欧洲最高峰考察 三登珠穆朗玛峰 走进北极圈 希夏邦马峰初探 天山情怀 青藏高原的诱惑 安第斯山纪行
中国白
中国积雪的分布特点 雪的基本特性 积雪的功能特性及其影响 诗意般的积雪景观 冰川及其景观 中国典型冰川景观欣赏 中国冰川之最 中国冰川景观欣赏 冰雪灾的特点及其减灾防灾?
生态
生态风险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生态气候 生态修复
大气
大气 大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的科学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大气视频资料
水资源
水资源 地球生命之液 地球与水资源 探索地球水的奥秘 地下水资源 水忧患 人类生存与水资源危机 生命的资源水
自然灾害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上穷碧落下黄泉 稳定并非就是一切 心系长江,魂归黄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百家论坛
防灾减灾
沙米
沙米 沙米形态特征 沙米生活习性 沙米的地理分布 沙米的价值
互动交流
科学问答 科普共建 精彩视频

积雪在高山植被物种分布中的重要性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5-09-26   作者:沈永平,王国亚,张伟,吴锦奎   资料来源:北京出版集团

        积雪是高纬度和高海拔生态系统的特征,在那里,积雪特性调节着许多生态模式和 程。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雪是生态系统功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在这些地 方雪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占据着景观的主导地位。不均匀的积雪堆积产生了广泛的生境,因此,使许多不同的生态和进化物种在区域内共存。嗜冷物种(依赖雪)栖息在 雪床上,恐雪物种(避雪)占据另一个极端。积雪的性质,如积雪的持续时间和厚度, 有多种方法过滤能够在一定的雪条件下生存的物种(表 1)。雪不仅在冬季改变了地表条件,而且在生长季节也改变了它的长度,从而限制了它的热和。许多观测和实验研究 强调了雪对多种生物功能和生态特性的调节作用:如植物生物量和生长、维管植物物 种丰富度和组合,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组成,越冬成活,根系动态和死亡率。


1.个别植物或植物群落早、晚雪融化的生态生理影响及胁迫因子

18.png


        当地的降雪条件也会影响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例如垃圾分解和碳固存,氮和磷的供应情况,土壤湿度、地表水动力学和化学。这些现象是雪如何影响物种生长和生存以及物种分布的机制。最近的观察表明,北极有明显的变暖趋势,特别是在冬季。因此,持续变暖不可避免地会改变积雪覆盖的持续时间,对高纬生态系统功能产生重大影响。



新疆阿勒泰冬季的雪景(沈永平 摄)


        在景观层面,由于风将积雪和堆积、升华和融化过程从一个地形位置重新分配到另一个地形位置,积雪在开放冻土带复杂地形上的空间变化很大。此外,植被本身通 过其冠层捕获飘雪而影响积雪。尽管如此,大部分冻原植被生长缓慢,植物的强捕捉作用可能仅限于森林和最高的柳树灌丛。然而,正如多项研究所表明的那样,即使总 体积雪深度和持续时间在一年之间发生变化,空间格局每年仍相对相似。绝缘雪堆的 厚度沿中观地形梯度变化,从风吹的、几乎没有雪的山脊到遮蔽的斜坡和洼地的积雪堆积区。因此,在下雪季节,当地土壤表面温度与气温高度脱钩。因此,仅在无雪季 节使用气温数据对低生长的植被是相关的,这可能是一年中寒冷气候中的一小部分。

雪中的藏羚羊(尚昌平 摄)


        雪是北极地区物种发生模式的关键驱动因素。雪不仅改善了对个别物种分布模式的预测,而且使我们能够更精确地重建物种群落组合。从风吹脊到极端雪层,整个积 雪持续梯度在以往的研究中表现得有多好,以及各种雪变量的构造方法如何真实地反 映了积雪的积累模式。然而,雪操纵研究表明,在许多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积雪持续时间对植被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这使我们有信心指出,我们的方法和调查结果可以推广到其他北极和高山地区。

        不同物种雪的重要性差别很大。雪对生活在极不同雪条件下的物种和具有不同生态和进化策略的物种的影响很大。不同功能植物群的物种丰富度,沿着积雪持久性梯 度,并注意到了不同类群之间的明显分布差异。雪的反应是强烈的,不仅仅是对嗜冷雪原物种,但也适用于中雪最佳物种和严格避免长期积雪生境的物种,例如地衣和北方草本植物。我们观察到雪对地衣和苔藓都很重要。一般来说,苔藓物种更多地局限于潮湿、晚融化的地点,而大多数地衣只发生在面临极端恶劣冬季条件的早期融化境中。我们的结果表明,在寒冷的气候中,非均匀的雪型是区域多样性高的关键原因 之一

        许多物种在进化上适应了一定的生长季节或忍受了一定程度的冬季胁迫,但有许多可能的,直接和间接的途径,如何雪可以影响物种的分布,这项研究不能明确地衡 量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某些物种对雪持续时间的分布反应可能是 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大多数地衣和一些苔藓物种能够在严寒的冬季风吹生境条件下生存。这些物种可能受到更有利的微气候中维管束植物的竞争而局限于这些极端生境。严重的遮荫和凋落物积累可能会将这些生长缓慢的低生长物种排除在许多生境 之外。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北半球年积雪面积有所减少,表明积雪对气候变化的高 度敏感性。气候变暖将在北部高纬度地区和雪季最为明显。因此,地表和土壤条件可能不一定对区域变暖趋势呈线性响应,不同积雪堆积地区的响应差异很大。因此,雪可以作为气候变暖的缓冲,为北极物种创造局部的微境,或者相反,有意想不到的反应和临界点,在那里一定程度的变暖会对冻原生物群产生级联和加速的影响。

        总之,研究表明,在高纬度地区,雪的高度重要性是一致的,所有研究的物种群: 维管束植物,苔藓和地衣,尽管雪地生态和偏好在不同物种之间有所不同。发现支持雪是大气和生物圈之间的重要纽带。积雪和植被之间强烈的双向相互作用影响反照率和碳循环,进而影响北极生物群落-全球气候反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