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风蚀敦煌
沙漠探险
雷电互动
沙尘暴
泥石流
内陆河
穿越青藏
漫游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沿线 冻土工程博览
极限火车
慕士塔格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简介 普氏原羚现状和分布区域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 普氏原羚栖息地概况 普氏原羚繁殖状况 普氏原羚活动区域致危因素 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青藏高原
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高原上的世界之最 高原生物多样化 多样的自然景观 高原城市交通与旅游 高原的环境保护 高原的科学考察活动 高原的工程建设
冰雪
雪花 吹雪 积雪 雪崩 冰雪之恋 冰川 冰川的诱惑 中国最美的冰川 冰川和冰川学的基本知识 冰川学的成长 野外考察 冰雪视频
冻土
冻土 永久冻土 多年冻土 冰缘 由世界看我国的冻土 决定我国冻土形成的因素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冻土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影响因素 我国冻土类型及分布 多年冻土地区的融区及地下水 多年冻土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冻土区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图片分类
沙漠
沙漠与人 走进沙漠 沙漠与动物 沙漠与植物 沙漠奇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中国最美的六大沙漠 世界十大迷人沙漠 沙漠视频
雷电
图片视频 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雷暴 闪电现象 激光引雷 人工引雷的过程 防雷 雷电的分类 雷暴及其起电 人工引雷的应用 负地闪放电过程 闪电始发条件与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的特征 雷霆防雷网专区
南北极
南极 北极 无人区的动物 南极之光 到欧洲最高峰考察 三登珠穆朗玛峰 走进北极圈 希夏邦马峰初探 天山情怀 青藏高原的诱惑 安第斯山纪行
中国白
中国积雪的分布特点 雪的基本特性 积雪的功能特性及其影响 诗意般的积雪景观 冰川及其景观 中国典型冰川景观欣赏 中国冰川之最 中国冰川景观欣赏 冰雪灾的特点及其减灾防灾?
生态
生态风险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生态气候 生态修复
大气
大气 大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的科学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大气视频资料
水资源
水资源 地球生命之液 地球与水资源 探索地球水的奥秘 地下水资源 水忧患 人类生存与水资源危机 生命的资源水
自然灾害
一本没有写出来的书 上穷碧落下黄泉 稳定并非就是一切 心系长江,魂归黄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百家论坛
防灾减灾
沙米
沙米 沙米形态特征 沙米生活习性 沙米的地理分布 沙米的价值
互动交流
科学问答 科普共建 精彩视频

秦岭的“太白积雪六月天”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5-09-28   作者:沈永平,王国亚,张伟,吴锦奎   资料来源:北京出版集团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是黄河和长江流域分界线,太白山是秦岭主峰,海拔 3771.2 m,是中国大陆东部第一高山,自古就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说。 气候变化背景下,“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否还名副其,来看看太白山的积雪变化。

        太白山地跨陕西省眉县、太白县、周至县 16 个乡镇,山域面积 2 379 km2。 山域内秦岭主梁横亘东西,长约 120 km,有支脉 7 条,支梁 60 余条,海拔 3 000 m 以上高峰 54 座;地貌、土壤、气候、植 被等类型多样,垂直分布带明显。 地貌按海拔高 度划分为:高山(海拔 3 300 m 以上),中山(海拔 1 350~3 300 m),低山(海拔 1700~1 350 m),黄土台塬(海拔 500~700 m)四种类型。 太白山西部中山区的 太白气象站位于太白县咀头镇东南方乡村,海拔 1 543.6 m,多年平均气温在 1 月为- 4.3 ℃、7 月为 19.2 ℃,全年平均为 8.0 ℃;降水量在 1 月 3.9 mm,7 月 140.6  mm,全年 737.0 mm。 眉县气象站位于太白山北麓的眉县城关镇南门外,海拔 517.6  m,多年平均气温在 1 月为-0.4 ℃、7 月为 25.4 ℃,全年平均为 12.9 ℃;降水量在 1 月为 4.6 mm,7 月为 89.9 mm,全年为 594.0 mm。



秦岭垂直景观带及 2022 年冬季,秦岭南五台看到的秦岭雪景(沈永锡 摄)


        太白山积雪主要分布在海拔 3 000 m 以上山顶及山梁两侧,西部中高山区年平 均积雪日数 153.6 天,是中山区的 4 倍多。 太白山气象站位于太白山西部中山区,距 离鳌山等高山距离较近,高山积雪难以消融,观测到的中高山年均积雪日数达到 150 d 以上,积雪最多月份集中在冬季。 眉县气象站位于太白山北麓,距离中山区、高山区 距离较远,高山积雪观测目标为太白山阴坡高度相对较低的山峰,年均积雪日数不足 40 天,积雪最多月份为降水量较大的 5 月。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部中山区、中高山区积雪初日推迟,年积雪日数和连续最长积雪日数减少、积雪深度减小趋势明显。 西部中山区冷季平均气温和累积雪深关系密切,冷季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累积雪深下降趋势明显。 累积雪深减少最明显的时段为 10 月、11 月、3 月和 4 月,特别是 10 月和 4 月。 中部中高山区积雪日数和连续 最长积雪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 2008 年是太白山近十年积雪最多的一年,1998 年度 是近五十多年来积雪最少的冬季,近 35 年来太白山中高山区 7 月积雪少,“太白积 雪六月天(公历 7 月)”已经很少见到。

        一般情况下,如果气温在 0℃左右,就容易出现降雪,降水量越大,气温越 低,越有利于积雪的累积和持续。 太白山西部中山区年度积雪主要集中在冷季,冷季 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积雪减少明显,而冬季气温升高,降水增加,积雪减少不明 显,说明太白山西部中山区积雪减少趋势最明显的时段是冷季除冬季以外的其它 3 个 月份,即 11 月、3 月、4 月。 各月资料分析资料结果表明 10 月、11 月、3 月、4 月 平均气温明显升高升高,降水减少,其中 4 月减少趋势明显,积雪日数减少明显,其 中 11 月、3 月积雪日数相对于其平均值的减少率≥10%•(10a)-1,4 月、10 月大于 20%•(10a)-1。 气温升高是太白山积雪减少的主要原因,积雪减少将影响太白山独特 的气候特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